- - 手少陰心經 -
【循行】 ①起紿于心中,出來屬于心臟的系帶(與它臟相連的組織),②下過膈肌,散絡小腸。 &
[查看詳細]
- 手太陰肺經
【循行】 ①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散絡大腸,回過來沿著胃上口,②穿...
[查看詳細]
- 異法方宜論——《黃帝內經·素問》第十二篇
黃帝問曰: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對曰:地勢使然也。 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
[查看詳細]
- 經別——《黃帝內經·靈樞》第十一篇
黃帝問于岐伯曰:余聞人之合于天地道也,內有五臟,以應五音、五色、五時、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應六律。六律建陰陽諸經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節、十二經水、十二時、十二經脈者,此五臟六腑之所以應天道
[查看詳細]
- 五藏別論——《黃帝內經·素問》第十一篇
黃帝問曰:余聞方士,或以腦髓為臟,或以腸胃為臟,或以為腑。敢問更相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愿聞其說。 岐伯對曰...
[查看詳細]
- 經脈——《黃帝內經·靈樞》第十篇
雷公問于黃帝曰:?禁脈?之言,凡刺之理,經脈為始,營其所行,制其度量,內次五藏,外別六府,愿盡聞其道。 黃帝曰
[查看詳細]
- 官針——《黃帝內經·靈樞》第七篇
凡刺之要,官針最妙。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淺針深,內傷良肉,皮膚為癰;病深針淺,病氣不瀉,支為大膿。病小針大,氣瀉太甚,疾必為害;病大針小,氣不泄瀉,亦
[查看詳細]
- 邪氣藏府病形——《黃帝內經·靈樞》第四篇
黃帝問于岐伯曰:邪氣之中人也奈何?岐伯答曰:邪氣之中人高也。 黃帝曰:高下有度乎?岐伯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
[查看詳細]
- 生氣通天論——《黃帝內經·素問》第三篇
黃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陰陽。 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查看詳細]
- 九針十二原——《黃帝內經·靈樞》第一篇
黃帝問于岐伯曰:余子萬民,養百姓而收其租稅;余哀其不給而屬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藥,無用砭石,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榮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可傳于后世,必明為之法,令終而不滅,久而不絕,易用難忘,為之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