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便捷就醫 京津冀914家醫療機構實現60項檢驗結果互認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十一周年。十一年來,北京持續促進醫療衛生領域非首都功能疏解,全力支持北京“新兩翼”建設,深化京津冀醫療衛生合作,積極推進政策協同,助力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設。這是記者今天從北京市衛生健康委了解到的。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建輝表示,京津冀持續推動三地檢驗結果互認共享,已實現60項臨床檢驗結果在京津冀914家醫療機構實現互認,覆蓋了符合要求的二三級醫療機構、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及民營醫療機構;50項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在三地686家醫療機構共享,有力提升三地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
立足城市副中心建設
作為疏解非首都功能、優化城市副中心布局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北京安貞醫院通州院區自2024年10月19日開診4個多月以來,立足副中心、輻射京津冀,為副中心及河北廊坊北三縣地區患者提供了高質量的醫療保障。
北京安貞醫院副院長高巖表示,為充分滿足患者就診需求,通州院區首批開放了涵蓋成人心臟外科全部專業、成人心臟內科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專業等“王牌科室”,以及配套的重癥監護室,以及血管外科、腦血管病科、消化內科等優勢學科。目前門診開放的130個出診單元中,專家門診出診單元占比54.22%。
高巖說,通州院區門診出診科室從最初的17個增至40個,出診單元從84增到130個,周門診量從5299人次增長到8883人次,增幅達67.64%。今年2月,通州院區單日最高門診量已突破2200人次,包括津、冀兩地在內的外地患者數量占比接近一半。
打造京張合作“新樣板”
十一年來,北京積水潭醫院以“技術共享、責任共擔、發展共贏”為原則,在北京市衛健委指導下,逐步探索出一條“國家醫學中心引領—區域專科聯盟支撐—基層能力提升”的三級協同路徑。北京積水潭醫院副院長姜春巖表示,該醫院通過骨科區域中心與遠程骨科機器人手術打造京張合作“新樣板”。
遠程骨科機器人手術與5G技術應用,引領技術標準化輸出。構建遠程診療體系,與河北4家醫院建立遠程醫療平臺,累計完成會診15次。完成骨科機器人手術63例,關鍵技術覆蓋脊柱、創傷等領域;(國家骨科醫學中心)骨科??坡撁酥?,5G+骨科機器人分聯盟遠程手術輻射河北40個縣級醫院,完成跨區域遠程手術及教學查房50余次;搭建放射遠程閱片、會診平臺,形成標準化遠程臨床路徑。
共建京北骨科區域中心,智慧醫療服務國家戰略需求。醫院牽頭成立張家口市骨科聯盟,覆蓋45家基層醫院,加入京津冀創傷骨科醫聯體,形成“區域協同、上下聯動”的服務網絡。
建設雄安新區“生命之舟”
作為河北雄安新區第一所大型三級綜合醫院,雄安宣武醫院是雄安新區重點項目,也是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的“三校一院”交鑰匙工程之一,承擔雄安新區“生命之舟”的重要使命。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副院長洪韜表示,截至目前,雄安宣武醫院開設38個臨床醫技科室,開放病床233張,累計接診門急診患者超23萬人次,服務住院患者3794人次,主要服務患者為雄安本地人。
洪韜說,醫院成功開展手術2707臺,其中四級手術達778臺,97%以上的四級手術由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專家主刀完成。其中,包括首例腦動脈瘤介入栓塞術、首例心臟冠脈搭橋術和首例復雜脊柱畸形矯正術等,填補了雄安新區在神經外科、心臟外科、骨科等領域的技術空白,讓雄安新區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了與北京高水平綜合醫院同質化的優質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