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規范診療、全程管理慢阻肺病 納入國家公共衛生體系
呼吸與共全民健康-2022年度全民慢性呼吸疾病健康行動計劃暨“舒暢呼吸行動”24日啟動。
該項目旨在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提升慢阻肺病公眾認知、重視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危害、倡導慢阻肺病規范化診療與全病程管理,呼吁將慢阻肺病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共同推進健康中國2030目標行穩致遠。
當日活動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發起,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阻肺學組攜手舉辦。慢阻肺病又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肺部疾病;咳嗽、咳痰、氣喘是主要癥狀,其中以活動后呼吸困難為主要特征。
如今,以慢阻肺病為代表的慢性呼吸疾病嚴重影響大眾生命質量,也給公共衛生帶來了威脅。但中國慢阻肺病的防控及診療現狀不容樂觀,并未獲得與其嚴重性相匹配的大眾認知度和診療條件,很多慢阻肺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經患病,得到正確地診斷的患者人數亦不多。
當日活動中,多位專家均認為,慢阻肺病疾病本身起病隱匿,目前,診斷率低、治療不規范,知曉度低、依從性差,很多慢阻肺病患者未接受規范化治療。此外,急需提升醫生診療能力,尤其是基層醫療工作者對慢阻肺病重視度,問診和規范治療能力。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王辰指出,40歲以上人群慢阻肺病患病率達13.7%,然而社會、民眾及醫學界對于慢阻肺病的關注度卻遠遠不夠,對于慢阻肺病的嚴重性、癥狀及其規范治療認知嚴重不足,仍然存在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他希望在各方共同的努力之下,提升公眾對于慢阻肺病的知曉率和重視度,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對于慢阻肺病的診療水平。在采訪中,王辰提出了健康促進、疾病預防、診斷、控制、治療與康復“六位一體”的呼吸健康照護理念。
深圳市人民醫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陳榮昌教授表示,慢阻肺病防控需要國家政策、醫療機構、廣大公眾等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應加強慢阻肺病宣教,提升公眾認知和重視度,不斷完善呼吸慢病管理體系,提高民眾健康水平。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副理事長周慶年指出:“此次‘舒暢呼吸行動’希望通過多方共同努力強化公眾對于慢阻肺病嚴重性的認知,有效推動中國慢阻肺病防治水平的提升,幫助更多患者獲益。”
中日醫院呼吸中心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楊汀教授指出:“慢阻肺病起病隱匿,易出現'漏診和誤診'等情況。40歲以上人群需注重肺功能篩查,做到早診早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于慢阻肺病患者而言,急性加重是加速疾病進展,最終導致死亡的關鍵因素。慢阻肺病常見合并癥包括卒中、肺癌、心血管疾病等。中國慢阻肺患者中存在急性加重高風險的患者占81.6%。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是三大致死疾病背后的推手。楊汀教授強調關注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識別和規范治療。
中國慢阻肺病患者人數眾多,需要長期用藥、隨訪管理、康復治療,隨之產生的檢查和治療費用,給患者、社會以及國家都造成了不小的經濟負擔。將慢阻肺病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成為聚焦話題。由基層醫療機構負責首診、長期管理,同時在病情需時與上級醫療機構形成雙向轉診、疑難疾病指導以及出院以后的社區管理。在王辰等專家看來,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推動慢阻肺病患者規范化的健康管理結果得到改善,以切實滿足基層百姓的醫療需求;還可通過基層衛生機構呼吸疾病體系建設,有效緩解慢阻肺病為國家醫療衛生資源所帶來的壓力。
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黨委書記瞿介明教授看來,促進慢阻肺病的規范化診療和全病程管理十分必要。他介紹,在多方的努力下,作為“健康中國2030”行動計劃中重點防治的疾病,慢阻肺病已經列入健康中國2030行動計劃中,希望以此次“舒暢呼吸行動”為抓手,更好地從“六位一體”角度照護患者,讓更多患者獲益。
周慶年表示,“我們將持續積極參與到慢阻肺病診療相關的患者關愛公益項目中來,攜手各方共同提升大眾疾病認知、全方位助力患者關愛活動的持續推進。基金會將始終積極響應健康中國2030行動計劃的號召,為提升患者獲益不斷努力。”
據悉,未來,“舒暢呼吸行動”將開展名醫科普、訪談等多樣化的活動。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將攜手有關各方共同發力提升慢阻肺病的大眾認知度和關注度,推進慢阻肺病規范化診療與全病程管理、提升慢阻肺病基層診療水平,推動慢阻肺病被納入國家基本公衛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