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酸疼總不緩解?當心肌筋膜疼痛綜合征
肌肉總是莫名酸疼,還會骨頭疼、肚子疼……北京協和醫院多學科協作疼痛科普團隊專家提示,人們出現這些疼痛癥狀可能是得了肌筋膜疼痛綜合征,病因與久坐、翹二郎腿等日常生活習慣動作有關。
肌筋膜疼痛綜合征是肌肉和筋膜系統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多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損傷部位肌肉酸脹、疼痛、不適感,靜息加重,適當活動后緩解,伴有局部肌肉僵硬、緊繃感,按壓時疼痛加重,嚴重者可觸及局部攣縮硬結。
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崔旭蕾介紹,這些按壓引發疼痛的位點即為筋膜痛觸發點。包括頸部、肩部、腰部在內的全身各個部位的肌肉都有可能出現肌筋膜觸發點,并引起不同部位的肌筋膜疼痛綜合征。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觸發點部位比較隱匿,非常容易漏診、誤診。
崔旭蕾分享兩則案例,一位女士不明原因出現右側臀區、尾骨區域隱隱作痛,并逐漸加重甚至累及到大腿后方。為此,她先后就診于婦科、肛腸科、神經科、骨科、疼痛科等,進行了椎間盤射頻、針灸等多種治療,但疼痛未獲得明顯緩解。
另一位女士反復右下腹疼痛3年。曾于當地醫院行腹部CT及胃腸檢查均未見異常。婦科行“卵巢囊腫切除術”,術后疼痛仍未緩解。
經詳細查體后發現,兩位女士分別在盆底肌和腰大肌有明顯的壓痛和條索結節。這就是導致兩位女士疼痛的肌筋膜疼痛觸發點。
崔旭蕾解釋,多種因素可直接導致或間接誘發肌筋膜功能障礙并引起疼痛,如外傷、工作或生活中的習慣性動作、慢性勞損、妊娠及微量元素缺乏(維生素D)等。有些上班族工作中常久坐并曲腿置于胸前,使盆底肌長時間處于牽拉狀態,這可能是形成肌筋膜損傷的潛在原因。
肌筋膜疼痛的主要致病機制是能量危機。當肌肉或肌群因某種原因損傷,肌纖維充血水腫,局部微環境改變,炎癥因子釋放,肌纖維持續收縮耗竭能量,打破代謝平衡,即可引起肌肉疼痛、僵硬、痙攣、按壓激惹等表現。
崔旭蕾建議,當出現肌筋膜源性疼痛時,急性期應多注意休息,可適當口服消炎鎮痛藥物。輕癥患者恢復期可在康復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地恢復活動,拉伸鍛煉。對于損傷比較重,疼痛顯著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的患者,應積極前往疼痛門診接受治療,避免慢性炎癥形成,導致疼痛遷延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