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慢跑猝死!專家建議:普及心肺復蘇 公共場所加裝AEDs
近日,山西財經大學一名女大學生在集體慢跑時,跑出200多米后突然倒地,經一系列緊急搶救無效后死亡。消息一經發出,引發全網關注。
近幾年,類似這樣的新聞并不少見,那么,發生類似情況時普通民眾應該如何處置?對此,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神經內科3病區主任陳晨表示,猝死在全世界的發病率很高,應普及心肺復蘇、公共場所加裝AEDs(體外除顫器)。
什么是猝死?
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猝死是指平素身體健康,或者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原因而突然死亡。
發生猝死時如何施救?
陳晨表示,猝死急救的黃金時間是4分鐘,這一時間內及時進行心肺復蘇并采取有效措施,大約一半的人能得救。除了心肺復蘇等急救方式,AED的有效使用,也能挽救猝死患者。
“作為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的一員,一直以來我都告訴大家,我們每個人一定要掌握和學會心肺復蘇的相關急救知識和操作,以及AED體外除顫器的正確使用方法,萬一遇到緊急情況,可及時對身邊人施以援手,幫助挽回寶貴的生命。”據了解,當前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陳晨表示,對公眾進行心肺復蘇規范培訓刻不容緩。
值得注意的是,心源性猝死不僅常見于各種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可能發生在看似“健康”的普通人身上。因此,有猝死家族史的人、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患者這三類人群,都需要重點預防心源性猝死。
此外,陳晨建議,無論有無病史,成年人都應定期檢查,對于患有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或者遺傳性疾病的患者,尤其是有猝死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接受冠脈CT、心肌核素掃描、動態心電圖等針對性檢查,通過更專業的手段,及早發現高危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