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兒童心理教育的“孤島效應”
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孩子不愿意和我說話怎么辦?”“孩子學習沒動力怎么辦?”……這些積壓的一個個“怎么辦”,成為無數家長心中最深切的苦惱。
在浙江嘉興,守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一直被當作民心工程來抓。嘉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與浙江大學合作成立心理健康聯合研究中心。從去年開始,嘉興全面建構“互通共享、跨界融合”心理教育生態圈,著力消除“孤島效應”,突出全域統籌、全員育心、全程服務“三全”機制,構建起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兒童青少年心理服務社會生態系統。
每一個社區都是心情加油站
“我初一的兒子小萬沉迷手機,不上網課,甚至流露出輕生的念頭。”今年4月,嘉興“嘉心在線”平臺接到一位焦急父親的電話,專家在線咨詢評估后,馬上轉介至市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總站。
總站接報后立即依托兒童青少年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進行干預,“嘉心在線”咨詢專家與市、縣兩級心理服務站聯合對小萬進行心理輔導;學校、社區聯動對小萬和家人進行了持續的心理關懷、家庭心理建設。以社區為紐帶,多方協作、互聯互通,終于幫助小萬解除了心理困擾,恢復了正常學習生活。
借著創建全國心理服務示范城市的東風,嘉興教育系統“三橫兩縱”五大共享通道應運而生,建立了學校與家庭、教育與衛健、學校與社區之間橫向共享通道,“市級、縣(市、區)級、鎮(街道)團組(片區)、學校”四級兒童青少年社會心理服務網絡,及小學、初中、高中全學段間心理高危學生檔案信息縱向互通機制,“互通共享、跨界融合”心理教育生態圈初步形成。
今年暑期,嘉興教育系統開展“幸福嘉興人”兒童青少年心理關愛行動,組建10支心理關愛志愿服務專業隊伍,200名心理教師走進街道和社區,開展團體家訪118場,服務家庭1300余個。
在嘉興市教育局局長周建新看來,每一個家庭都落地在社區,學校也是社區的一部分。學校與社區是一個系統、一個整體,理應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同工作,形成教育服務的合力。關愛學生的心理成長,要從學校延伸到社區、浸潤到家庭。
在不斷實踐中,學校心理教師紛紛走出校園、走進社區,針對孩子心理問題為家長答疑解惑。嘉興市實驗小學心理專職教師沈碩文在嘉州美都社區開展“智慧家長”主題沙龍,圍繞親子陪伴給予家長引導;嘉善三中教師周莉黎在瓶山社區開展識別“網癮”主題團體家訪,為家長提供手機管控、電子產品合理使用有效方法……
長水街道槜李社區黨總支書記張春蘭深有感觸:“老師們來到社區,大大提高了社區心理服務專業性,社區和學校建立聯動機制,互通消息、資源共享,從關愛孩子心理入手,許多家庭矛盾、夫妻問題、親子沖突都得到了緩解和轉化。”
每一名教師都是心理關愛者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在嘉興教育系統,“人人都是心理關愛者”的理念深入人心。
李娟妹是嘉興一中實驗學校的一名歷史教師,任教高中歷史已經17年了。同時,她也是青春期教育的一名“行家里手”,她開設的校本選修課程“青春與健康”廣受學生歡迎。“李老師的青春課堂,總讓我覺得興奮和好奇。什么是愛情,怎樣與異性交往,怎樣保護自己……這些話題非常吸引我們,對我們很有用。”該校高一(9)班學生陳宇喆說。
而對于李娟妹而言,正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使她更加熱愛教書育人的職業,也找到了一條“走心”的教育之路。
全員心育之路離不開專業名師的引領。作為一名有著16年心理教育經驗的嘉興市中學教師,桐鄉鳳鳴高級中學專職心理教師張國娣有一項重要職責,就是帶領全市心理專職教師團隊開展專業教研。在她的引領帶動下,團隊業務水平不斷提升。
嘉興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辦公室主任紀忠華介紹,多年來,嘉興教育系統秉持“全員心育”理念,對全體教師開展心理服務梯隊式培養,建立了“金字塔”形人才隊伍。“塔尖”是依托浙江大學—嘉興心理健康聯合研究中心打造的“心理顧問精英團隊”;“塔身”是心理服務骨干力量,共有心理專職教師180人,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A、B證骨干教師1600人左右;“塔基”是全體教師,開展全員普及式培訓。截至今年8月,全市中小學教師中持有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C證的比例達90%以上。
今年8月,嘉興教育系統啟動首批20名心理顧問精英團隊培養,并以“20名精英再帶20名心理顧問”倍增模式,使心理顧問規模漸次增加至400名、8000名……充分發揮核心專業人員作用,迅速提升兒童青少年社會心理服務整體專業水平。
每一所學校都是心靈棲息地
如今,嘉興兒童青少年社會心理服務前端(預防端)、中端(預警端)、后端(干預端)的全程服務鏈已形成閉環。截至今年10月,全市建有省級以上各類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性學校93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標準化建設達標率為100%,心理健康教育“校校有陣地”“一校一品牌”。
今年3月,嘉興一所初中學校的八年級學生小天因為上網和學習的問題與家人發生了激烈爭吵,出現劇烈情緒波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總站接到報告后,第一時間介入心理干預,同時立即聯系學校和區域心理輔導中心,協調當地心理危機干預力量。
學校領導接到訊息,反應敏捷。隨后,班主任和年級組長、該區康安醫院心理醫生相繼來到小天家,合力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小天的心理危機解除后,學校教師進行了持續關懷。
6個月后,小天順利升入了九年級。今年9月,在該校新學期學生心理健康普測和心理危機篩查中,小天情緒穩定、心態積極,沒有成為心理危機預警對象。
在嘉興,中小學在新生入學時進行全員心理篩查,建立動態追蹤式心理檔案。實行三級預警,進行分類輔導,對于一般心理問題的學生,做好心理咨詢和日常心理關愛;對于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由教育、衛健、婦聯等部門組織專業力量,聯合提供心理輔導和家庭援助;對發生重大心理危機的學生,由精神衛生醫療機構介入后續評估與治療,街道社區也會協助進行家庭系統的援助。全市實現了心理檔案小學、初中、高中學段的信息銜接與互通,實現了貫通全學段的心理關愛和維護,使學校成為每一個孩子的心靈棲息地。
周建新表示,回應學生、家長、教師的共同呼聲,嘉興市將朝著“兒童友好、家庭和睦、社會平安、人民幸福”的愿景前進,為全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添上亮麗的一筆。